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院长谭本刚: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建立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点

2025-07-26 00:14:00

7月25日上午,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当天下午,在“以科技创新合作引领粮食减损论坛”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院长谭本刚介绍了中国粮食减损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成果,展示了粮食产后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全链条节粮减损的实践经验,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谭本刚介绍,我国制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等法规规章,深入推动全链条、全环节、全社会节粮减损,这标志着节粮上升为国家行动,由单一技术向技术继承,由单一目标向综合目标进行系统性转变。

据介绍,近年来,在稳产增产的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制度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设施升级为基础,深入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行动以及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粮食产后领域减损,取得显著成效。

在农户储粮环节,大力改善农户储粮,调节优化产后服务,农户储粮损失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研发并配置经济实用的农户科学储粮仓。研究制定相关农户科学储粮仓的标准规范,累计向储量农户配置1000万套科学储粮仓,其中山东配置了98.8万套。相关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后技术服务体系,农户损失率从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

依托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产粮大县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五个方面服务全覆盖,推动农户储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变。以2022年为例,这些服务中心为1700多万农户烘干粮食4500多万吨,帮助农民减少损失上千万吨。

在收购环节创新粮食清理与收购快捷仪器设备,让颗粒归仓成为现实。推广大产量清理设备,移动式清理中心显著降低粮食清理环节的数量损失;落实研发收购质量安全快捷仪器,推广应用粮食安全审理检测仪,实现收购检测快准稳,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同时建立了粮食质量安全数据库,可以对小麦毒素提前一个月进行风险预测,有效服务粮食收购。

在仓储环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控温储粮、气调储粮等技术,降低粮食储存数量质量损失。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改善仓储条件,粮食储存减损降耗更加有效。积极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使仓房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大幅提升。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范围内,中国粮食仓储技术加快向绿色仓储转型。

加强职能粮库建设,提升粮食储藏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用粮仓智能管控平台,应用多参数粮情监控技术,实现五区的两氢能耗作业信息实时在线,精准监测预警,减少人工作业量20%以上。

紧扣绿色生态、低碳、环保、节能节量要求,目前会同有关单位正在实施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今年已建立30个示范点,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其他储粮生态区建立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点,目前已经在江苏张家港市、广东省东莞市应用示范,取得良好成效。

在加工环节,大力推广成品粮油精准加工和复查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加工环节减损提质增效。科学治理成品粮油标准引领计量减损。比如大米国标调整加工精度指标后,总的出品率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小麦粉的总出品率提高了0.5到3个百分点。

实施国家、全国行动计划,开展粮油施工加工技术示范,促进计量加工装备升级和智能化。

开发米糠制油、麸皮提取、膳食纤维技术,提升副产物领域,推广棉籽、饼粕等杂粕生物发酵高质化利用技术,替代豆粕技术,明显降低饲料粮的需求。加强科普宣传、健康引导,在全社会推行光盘行动。建立公益性的国家爱粮节联网客服平台,会同中国联网协会举办节能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高级研修班,让安良节良和健康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量预期战略,坚持法治管理、科技机制、智能驱动的减量及建设思路,更好地发挥节粮减损科技支撑作用,更好地发挥粮食产业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和粮食提升副产物领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强化节粮技术装备攻关与协同创新,开展全链条计量技术集成,完善数据监测与评估。”谭本刚表示,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开展节粮减损技术交流和管理经验的培训,“我们将积极参与和扩大国际节粮减损科技交流合作,深化推进节粮减损技术的转移与项目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节粮建设科技进步、科技赋能节粮减损,让每粒粮食都发挥最大价值,最大化减少粮食的损失浪费,最大化保持粮食的营养品质,共同守护好粮食安全。”

记者:李焜染 记者:王倩 摄影:李焜染 编辑:杨子梦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