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热得“滚烫” 渴得“要命”——阜阳市高温日数(≥35℃)已达54天

2025-08-29 10:39:00

7月下旬,阜城市民时女士从家前往小区外的超市买菜,短短十分钟的路程,汗水就将刘海紧紧地黏在了额头上。即便走在树荫下,时女士仍感觉热浪将自己团团围住,看着手机上显示实时气温35.2℃,她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个夏天,不少阜阳人与时女士有一样的感受。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2025年阜阳天气开启了“疯狂模式”:高温天气超长待机,降水大幅减少,强对流天气还时不时来“捣乱”,多项气象数据直接刷新历史纪录。但连续的晴热天气,让阜阳市民意外收获了美到出圈的绚丽晚霞。


双清湾的晚霞 牛军华 摄

  高温“超长待机”,54个高温日刷新纪录

  “今年夏天出门,就跟进了烤箱似的,而且天天如此,空调成了保命神器,一刻都不敢关。”家住城南的王女士忍不住吐槽,今年7月份的电费高达800多元,比去年同期多花了300多元。“电费单看得让人心疼”。

  和王女士有同样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大家纷纷表示,今年夏天就连夜间也难以摆脱高温的“纠缠”,全靠空调“续命”。

  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截至8月28日,全市高温日数(≥35℃)已达54天,刷新了1967年和2022年52天高温日的纪录,成为我市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高温日数最多的一年。其中,7月的表现堪称“极端中的极端”,单月高温日数就多达29天,在全国地级市高温日数排行榜中位列第三。仅7月11日、12日,气温短暂回落至35℃以下。出伏之后,“秋老虎”肆虐,8月22日局部地区气温飙升至37℃。

  市气象台台长张庆奎分析,今夏以来,由于副热带高压持续强盛且稳定控制,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罩”,把热气牢牢地困在阜阳上空,再加上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就像给这个“蒸笼”又添了一把火,共同造就了高温天气的“长期霸场”。


给蔬菜“解渴” 杜学勇 摄

  降水总量偏少,分布不均

  “6月份的持续性降水差点把玉米淹死,7月份的干旱又差点把井水都抽干了。”临泉县杨桥镇一位农户无奈地感叹,却精准地道出了今夏降水“贫富不均”的现象。

  与持续高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今夏阜阳的降水呈现出“总量偏少、分布不均”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就是“副高”的影响。在“副高”的强势主导下,水汽输送严重受阻,降水系统难以形成。

  5月1日至8月26日,全市平均降水量447.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短时强降雨与干旱就像两个调皮的小孩,交替着出来“捣乱”。6月18日至21日,我市出现持续性降水天气,100毫米以上降水站点占比72.6%,太和张寨站点累计降水更是高达200.6毫米;8月24日,颍东、颍泉部分乡镇6小时降雨量超50毫米,暴雨蓝色预警迅速拉响。

  到了7月,情况急转直下,整月陷入“干旱模式”。全月降水量仅2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持续高温少雨,让土壤墒情急剧下降,部分河道的蓄水也严重不足,临泉、界首等地的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7月25日,阜阳紧急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也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市民出行“全副武装” 徐刚 摄

  极端天气下,绚烂晚霞频频出镜

  高温干旱持续“发威”,强对流天气还时不时地“袭扰”。汛期以来(截至28日),全市累计发布强对流预警46次。5月22日,阜城遭遇极端短时强降雨,1小时雨量超80毫米,雨水仿若从天上倾倒而下,部分路段积水深达30厘米,车辆在水中艰难前行,行人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蹚水而过;6月14日,全市突然刮起8至10级瞬时大风,彩钢瓦、广告牌被轻易掀翻,粗壮的树木也被无情折断。

  据介绍,“副高”边缘不稳定能量的突然释放,再加上低层暖湿气流的“助力”,共同催生了这些强对流天气。

  极端天气虽然带来不少麻烦,却也给阜阳带来了一些“意外收获”。今夏频繁的强对流与高温,让阜阳多次出现绚烂无比的晚霞,市民的朋友圈被各地晚霞刷屏。

  张庆奎介绍,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大气颗粒物增多,云层就像一个个天然的棱镜,配合着夕阳的折射,共同打造了多场“史诗级”晚霞。

  不少市民纷纷拍照留念,并在网上发帖感慨:“老天爷泼完‘热水’,也没忘送我们一抹美景。”

全媒体记者 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