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届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启幕 老工业城市向“星辰大海”进发

2025-05-11 18:30:00

大皖新闻讯 一座以"珍珠城"闻名的地方,为何对"摘星星"产生了浓厚兴趣?5月10日,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现场,来自中国航天航空科技界的百余名院士、专家、企业家齐聚于此,共绘中国商业航天版图上的"蚌埠星座",生动展示出一座老工业城市与最前沿的商业航天碰撞的火花。

在这里,不仅有火箭发动机的轰鸣、卫星组网的蓝图,更有一个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

从"制造螺丝钉"到"制造火箭",在这条商业航天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上,蚌埠正以崭新姿态,奋力跑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产业园开园:23.5亿元项目"落地开花"

"可以说,这是我们的‘航天梦工厂’!"拿到厂房"金钥匙",首批入驻企业家易科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斯白难掩兴奋。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正式开园后,柳斯白将把公司国产化芯片和设备的生产,包括卫星上面的通信载荷、地面终端等制造全都放在园区。

这个被企业家们亲切称为"航天梦工厂"的产业园,可不是普通的工业园区——它采用"1+4+N"的创新布局,就像为商业航天企业量身定制的"成长套餐"。

什么是"1+4+N"?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在大会上坦言:1个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4个基地即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卫星制造基地、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以"1+4+N"布局为重点,以商业航天产业园为核心,蚌埠正加快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的"箭、星、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大会上的签约环节更是高潮迭起:华芯拓远商业航天MEMS惯性传感器等3个项目、总投资23.5亿元;与上海航天国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椭圆时空、易科奇等8家企业完成"链式签约"。一连串签约动作,让现场嘉宾切实感受到商业航天的强劲动力。

"商业航天不是‘仰望星空’的浪漫,而是‘脚踏实地’的产业。"中国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点赞道,"蚌埠把航天梦落在了产业规划上、落在了项目落地上,这种务实作风难能可贵。"

产业崛起:找准赛道,精准发力

从"点滴星火"到"燎原之势",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只用了短短几年。秘诀何在?答案是:找准赛道、精准发力。

"我们不做‘大而全’的航天城,要做‘专而精’的配套基地。"禹会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宏洲的这番话,道出了蚌埠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与合肥、芜湖等省内兄弟城市不同,蚌埠精准定位于火箭发动机、可回收飞行器等细分领域,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并规划建设了大洪山火箭发动机综合试验平台等特色设施。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使蚌埠在激烈的区域产业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就像田忌赛马,在细分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九州云箭的发展便是典型案例。这家2019年落户蚌埠的企业,如今已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我们的龙云发动机不仅能‘三起三落’,推力还能‘自由调’,就像给火箭装了‘智能油门’。"九州云箭董事长季凤来形象地比喻道。2024年6月,该发动机在酒泉完成10公里级飞行—回收试验,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金融支持同样给力,总规模10亿元的蚌埠商业航天基金就像"产业酵母",正在催生一个个创新项目。基金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卫星制造、通信、火箭发动机等企业,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发射—应用"的全产业链正在成形。

"选择在蚌埠,不仅是因为这里的产业政策,更看重的是这种全产业链条,这也意味着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产业‘朋友圈’,这种凝聚力比补贴更为珍贵。"华芯拓远(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静说道。

政企同心:营商环境成"最佳助推器"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隐形翅膀。在大会现场,禹会区委书记王启卫的推介发言引发了与会企业的强烈共鸣:"我们不仅提供土地和厂房,更构建了一套涵盖技术、资金、人才的全方位支持体系,让航天企业在蚌埠能够心无旁骛地追逐星辰梦想。"这番话道出了蚌埠市政府服务产业发展的理念转变——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从政策制定者变为生态构建者。

为精准服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蚌埠市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招商行动方案》,开创性地将产业链招商作为最主要手段。这种招商模式不是简单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紧扣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聚焦火箭、卫星核心产品的上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开展靶向招商。

要素保障彰显蚌埠诚意,针对商业航天企业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蚌埠市引导金融机构采取股权投资、供应链融资、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持久性综合扶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通过土地、资金、人才政策打包供给,不断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营商环境就像火箭发射的‘发射台’,平台越稳固,企业‘飞天’的动力就越足。"一位企业家的比喻,道出了蚌埠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真谛。

未来已来:长三角"航天新势力"正在崛起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蚌埠已经锚定了自己的坐标。站在新的起点上,蚌埠的"商业航天蓝图"愈发清晰:产业集群要"串珠成链",火箭、卫星、服务"三链融合",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技术创新要"破壁攻坚"。在可回收火箭、卫星互联网等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应用场景要"上天入地"。让航天技术从"高大上"变成"接地气",服务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民生领域。

发展的进程中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如今的蚌埠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商业航天生产制造基地。为加强区域协同,蚌埠聚焦火箭卫星总装、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等领域,加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应用。未来,随着更多跨区域合作的展开,蚌埠将不断形成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蚌埠商业航天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如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所说,这座城市将与所有航天追梦人一起,共绘中国商业航天版图上的"蚌埠星座"。在这幅壮阔的星空图中,蚌埠不再是旁观者,而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塑造者,为中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蚌埠力量"。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徐琪琪 实习生曹欣如 王梦圆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