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一半山水一半城,魅力宜昌动人心

2025-05-05 12:35:00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五一”假期前三天,湖北迎来持续晴好天气,文旅市场呈现火热景象。据湖北省文旅厅统计,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量1217.03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24.15%。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八成。在这场文旅盛宴中,宜昌以“世界水电之都”的硬核实力与“峡江千年文脉”的独特魅力,成为全球旅友钟爱之地。

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文化价值的输出。宜昌深谙此道,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场景。以2024年爆火的宜都《三峡千古情》为例,这场60分钟的演出以“大禹开江”为引,串联屈原问天、昭君出塞等史诗片段,借助3D威亚、全息投影等技术,让观众在虚实交融中触摸文明脉络。数据显示,该剧单日最高演出9场,运营百日营收破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超4小时,成功将巴楚文化符号转化为文旅消费动能。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文化样态的简单陈列,而是让远古的智慧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生长。

这种转化背后,是宜昌对文化资源的深度解析与创新表达。在屈原故里秭归,端午习俗馆、青滩民俗馆等10家非遗展馆集群式开放,游客不仅能观赏龙舟竞渡,还可亲手制作艾草香囊、参与《楚辞》吟诵;在昭君村,汉代风情街复原了“琵琶弦上说相思”的历史场景,高跷舞狮、土家织锦等非遗技艺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展演。文化不再只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对话、可共情的生命体;在三峡人家景区,5.8平方公里的山水剧场将土家婚嫁、峡江号子等民俗融入自然景观,游客穿行于吊脚楼间,恍若穿越时空。更值得一提的是“两坝一峡”游线,游客乘电动游轮穿行三峡大坝五级船闸,既能感受“水涨船高”的工程奇迹,又能领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悠然诗意,2025年该线路创下单日万人接待量。游客在“水涨船高”的惊奇中感受时代脉搏,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里寻找精神原乡,这种双重体验恰是宜昌文旅的独特魅力。

文旅产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跃迁,宜昌的破题之道在于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生态。在铁路坝小吃街,外酥里鲜的萝卜饺子、清甜解暑的凉虾让游客味蕾生津;在长江宿集,临江而建的精品民宿将峡江月色变为枕畔风景;在曹家畈康养小镇,温泉疗愈与生态农业的结合,让游客从“过境客”变为“度假客”。数据印证了这种转型的成功,2024年宜昌接待游客1.18亿人次,文旅综合收入1180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25年一季度,三峡大坝接待游客量超46.5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15.82%。更值得关注的是,宜昌正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动屈原文化、三峡文化、治水文化等宜昌元素纳入国家规划,18个项目被纳入省级规划,文旅产业从城市名片升维为国家文化地标。

今年五一,旅友用脚步丈量峡江热土,在屈原祠的晨钟暮鼓中触摸文明根脉,于昭君故里的琵琶弦音里聆听历史回响。当水电之光与人文之辉在峡江交汇,当工业骨骼注入文化血脉,城市的蜕变便成为文明传承的密码、时代精神的共鸣。真正的文旅突围,从来不是资源数据的简单堆砌,而是让文化基因在山水间觉醒,令产业脉搏与生态韵律同频共振,最终在江河奔流中书写属于中华大地的永恒叙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贾梦(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王家畈镇)

责编:闻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