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第一现场》记者深入拍摄记录了深圳南山一家普通的包子铺,在短视频平台被1亿网友围观,获得100多万网友点赞,还有人开车200多公里专门来买包子。

▲包子铺所在的南山区大板桥巷。《第一现场》记者张世博摄
一家“落伍”的包子铺,为啥就成为了“顶流”?可能正是因为这份平凡的幸福。
视频发布后反响热烈,三分多钟的片子仅在抖音平台就收获超9万点赞、425万观看。这家包子铺走红后的日常,展现流量背后的匠人匠心,情感真挚,挖掘深入体贴人心。

▲《第一现场》记者凌晨拍摄包子铺老板和面。
6月30日,这条短视频报道,上榜了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栏目。

这篇报道的背后,还有哪些特别的故事?7月14日,记者手记作品被中国记协刊载。

全文如下:
我在现场丨当泼天的流量砸向深圳正宗天津灌汤包
作者:梁文智 张世博

网友评论:“很有烟火气的采访,点赞!” “走进百姓,贴近生活。”

此前在2025年4月,《第一现场》报道的“徒步108里祭英烈”16小时全媒体直播作品,上榜并被中国记协刊载。
记者手记:这也让我们确信——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依然拥有讲述和解读故事的独特优势。
来源: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