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始,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基甸战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是以色列人对驻扎在加沙的哈马斯组织的打击升级,试图将该组织赶入绝境。

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耐人寻味。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结束对中东地区的访问,这是他“二进宫”后的首次外访。特朗普此番到访了三个阿拉伯国家,却绕开了以色列。这显示出新一届美国政府对美以关系的微妙调整。
首先要明白特朗普在外交场合给自己立的两个人设——“企业家总统”及“和平推动者”。中东最富裕的几个国家中,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都是对美贸易逆差,特朗普外交首访就选择了这几个国家疯狂签单,找回“关税战”中丢失的面子,展示自己“企业家总统”的风采。以色列虽然也是中东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却是对美贸易顺差,还和邻居打着仗,特朗普当然会调低以色列在中东战略中的优先级。可以想见,这届美国政府对以的支持力度可能也会打些折扣。
这边厢特朗普刚从中东离开,那边厢以色列就来了个军事打击升级。内塔尼亚胡此举更像是做戏给美国人看,借此告诉特朗普,以色列才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棋子,是中东动荡局势最有影响力的掌控者,美以之间的关系不可以打折扣。至于哈马斯这边,以色列当然也要持续增加压力,为双方的人质谈判增加筹码。
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不想对哈马斯赶尽杀绝,而是想通过拖延加沙战局,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寻求执政平衡。这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端倪:一是以色列政府刚宣称加强军事行动,第二天便宣布“将立即允许恢复”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这是近两个月以来以色列首次恢复该区域的物资运送;二是虽然以军对加沙的空袭升级,但截至本周初,大规模的地面攻势只停留在外交措辞层面,并未完全展开。
但是,内塔尼亚胡在加沙的“平衡之术”却没有得到国内外各方买账。对加沙恢复人道主义援助的举措在以政府内部分歧严重,国家安全部长等右翼分子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援助,认为这样做会威胁以军的安全,给战局带来不确定因素。西方国家则一致反对以色列扩大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法国、英国、加拿大发布联合声明,认为此举“令人无法忍受”,英国甚至暂停了与以色列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摆在内塔尼亚胡面前的首要矛盾还是美以关系问题。在美国新一届政府推行“美国利益优先”、中东政策转向的情况下,以色列政府应当认真考虑自身对美“有何价值”,靠升级地区冲突换不来美国人的垂怜,只会让特朗普觉得是个甩不掉的“麻烦”。处理好美以关系,内塔尼亚胡才有足够的政治空间去和哈马斯或谈或战,才能进一步平衡国内右翼政府的关系。
文 | 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 谢不明
编辑:吴大海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