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产业转移看四川|“国字号”对接活动,释放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何种信号?

2025-05-10 00:01:00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开幕。川观新闻记者 田为 摄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李欣忆 寇敏芳 陈俊伶 王若晔 田姣 高杲 尹梦奇 兰珍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开幕。开幕式早上9点半正式开始,8点半,千人会场已经人头攒动。

火热气氛一直持续到下午的专题对接活动。在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会场,后排整整加了一长排座椅,有人站着也想听完全程。

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是这一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转移示范平台第二次来到四川,一个个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签约,一份份产业机会清单发布,带动企业乃至产业发展“心跳”。

热闹背后,一个问题值得追问:这场“国字号”对接活动上,释放了经济大省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何种信号?

看成色

开辟产业新赛道

“产业转移的动力已悄然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与区域定位紧密结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指出,去年的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中,60%以上的签约项目为创新型、引领型、高新技术型项目。这一趋势在今年得以延续。

在开幕式的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光学级高分子新材料生产项目、磁性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项目、全钒液流储能产业基地项目……一个直接的感受是,向“新”力满满。

“此次我们与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落地的是二期项目,建成后将主要开展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发生产。”资阳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波介绍。

2022年,星河动力首度“牵手”资阳市。今年,星河动力在川生产的2发火箭先后发射成功,第3发火箭已完成组装,计划本月发射。

“以资阳为中心向外辐射100公里以内,就能完成我们产业链上的很多配套。”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百奇表示,当地将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所展示的合作诚意和扶持政策,给了他们信心。

跳脱“劳动密集型”“技术落后”等标签,如今的产业转移已打开想象空间。肩扛“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使命的四川,用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的方式为“高质量”写下注解。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承接转移的领域上,四川重点锚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进落地一批能级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和产业链核心企业。

产业转移也并不再是简单的“平移”,而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的升级乃至跃升。

与四川再度“牵手”的,还有深圳市美亚迪光电有限公司。“我们计划在川追加2.5亿元的投资,聚焦产能升级和技术深耕。”美亚迪光电旗下攀枝花美斯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兰向川观新闻记者透露,企业将在四川扩产扩能建设智能工厂,同时设立川西南光电研究技术学院,针对Micro LED技术进行突破。

新能源产业专题对接活动现场。川观新闻记者 韦维 摄

看打法

突出“圈链”新思维

开幕式刚结束,四川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用成忙着赶到另一个会场,参加新能源产业专题对接活动。

去年的活动上,李用成带着钠离子电池生产链项目同达州东部经开区正式签约。项目步入正轨,他迫切需要拉直一个问号:如何扩大“朋友圈”?

“与去年相比,本次活动特别设置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的专题对接活动,邀请了该领域上、中、下游的几百家企业。”在李用成眼中,这些都是潜在的“朋友”,将为企业的前端配套、终端应用提供合作机遇。

不止新能源。今年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上举办的8场专题对接活动,创新围绕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展开,包括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产业,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等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

更明显的信号,来自活动主题——去年是“共谋产业新布局”,今年则是“同筑圈链新生态”。背后,是四川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从“链”上发力的思路打法。

2024年,四川围绕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15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以“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协同推进机制。

“产业转移已不是简单的‘产能搬家’,是对区域产业布局、产业生态、产业要素的升级、补强和优化。”张立分析。强化“精准”“有序”,四川以产业链为纽带,明确承接转移的关键领域、目标企业和重点项目,通过精准对接转移的重点领域和链主企业,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圈。

重点链主企业的带动和外溢效应不断增强,汇集带动“圈”内企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一批头部汽车生产企业落地宜宾,软件硬件等产业配套也逐步成熟,让我们相信未来在宜宾可以大展身手。”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经理张晨旭表示,他们已与宜宾车企建立合作,还希望能够扩大合作规模,与当地擦出更多“火花”。

集“链”成“群”效果持续显现,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作为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之一,绵阳及时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以无人机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谈到项目落地,白鲸航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震东表示,绵阳集聚30余家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基本形成集研发测试、装备制造、运营培训、场景应用为一体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无人机产业集群也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让企业坚定来川发展信心。

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专题对接活动现场。川观新闻记者 李强 摄

看潜能

促成产业转移“双向奔赴”

开幕式上,座位上的一本《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机遇清单》,集合21个市州的重点园区信息和重点项目信息,参会者们纷纷低头翻阅。专题对接活动上,不同重点产业链的产业机遇清单发布也成为“重头戏”。

“政府拿出‘一链一清单、一链一图谱’,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了解彼此、互相交流,很有诚意。”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姬广辉对此感受很深。以往,企业苦于不了解关联企业的需求,此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双方提供了对话的平台。

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只是一道缩影。近年来,四川省市两级给予了企业不少供需对接的机会,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比如,开展工业领域“拓市场稳增长”供需对接,仅2024年,省市共办产销对接活动87场,现场签约项目604个、协议金额超1100亿元。

在张立看来,产业转移也离不开“软实力”建设,营商环境的优化是重要的课题。一指厚的清单,浓缩的是政府的服务意识,代表的是当地的发展潜能。

“内江项目是公司近10年中投产最快的项目之一,从拿地到投产,只用了8个月。”香港昇兴(内江)西南高端食品饮料包装生产基地项目总经理林睿对当地推行的“区领导+部门负责人+首席服务官”三级协调服务机制等印象深刻,“如果有企业家朋友提到想找地方投资,我会自愿当起内江的’推介官‘。”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现场,四川各地纷纷亮出诚意。

成都——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在行政审批上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涉企监管上全面推行“一码检查”;绵阳——对机器人、核医疗等细分赛道,将优化升级“五个一”工作机制,出台专门支持政策,推动其尽快跑出“加速度”、形成“竞争力”;南充——竭力做好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紧抓产业转移机遇,企地合力,促成“双向奔赴”。

“四川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产业要素比较优势,将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产业转移及承接高地。”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表示,下一步,紫金矿业拟在四川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绿色循环铜锂产业园,助力川藏协同打造资源绿色循环产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