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可惜了

2025-07-19 20:41:00

你说连王朔都点赞的人,如何能不喜欢。对姜文导演的概括,也得到过姜文导演的认可的,是N年前《看电影》杂志的一个专访,两个词:严肃、快感。这个概括,有一个重合的时刻,就是王朔写的《动物凶猛》被姜文拍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铺排一点背景。王朔重出江湖,为了宣传简装版的厚厚的四本新书,和上一次《我的千岁寒》出来到处跟人呛声不同,他真的变成了老爷爷,一个爱刷短视频的老爷爷;平行交叉的时空,是姜文导演入驻B站,聊鬼畜聊自己作为父亲获得的温暖。老实讲,王朔和姜文的两个访谈,依然是有某种重合的。太温柔了,也许是因为对话的对象都是年轻人,所以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稳定,是中年人能提供的最大情绪价值。

豆瓣开分倒是敞亮,没藏着掖着。

调性变了。王朔和姜文,聊天的情绪都太稳定了。姜文的东北口音也难受,这个强调天赋和信念感的故事。感觉还是:平。

姜文拍《太阳照常升起》是想证明自己牛,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是中国最牛的,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做到了,在疯狂追逐票房的时候,他来了这么一出。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号称B站播放量最高的电影《让子弹飞》,肯定不是姜文最好的电影——最起码的逻辑是,姜文敬重的导演们的作品,在视频网站不可能是顶流播放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快感也许不足,《让子弹飞》的快感到现在还在飞溅当中。怎么讲?《让子弹飞》的文本赶上了好时代。这不牛吗,这当然牛,但这肯定不是姜文心里最牛的事。他想给你看的怎么可能只是胃里的一碗肠粉,他忽然想给你看的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姜文演了一个精力过于旺盛的父亲

《你行!你上!》虽然看起来好像是郎朗的传记,但是从姜文的那个中国男足典型飞铲开始,这片子明显就是《国王的理查德》的钢琴版本《国王郎国任》:贫穷是一样的,坚信是一样的,歇斯底里是一样的,父爱的风格也基本是一样的——控制型父爱。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对母亲的描述是显然不够的,虽然有那么几次提到了隐秘的“贿赂”,但这些情结的快感并不够。很少看到姜文像打了鸡血一样演戏,即便他站在那里把枪往桌子上一拍:什么TMD叫TMD公平。飙粗口的姜文都不像打鸡血的,因为打鸡血并不能提供情绪价值。我觉得,《让子弹飞》的快感,就来自故事对于生活的映照,翻译过来就是情绪价值。从议题设置的角度来讲,《让子弹飞》对于议题边界的触摸是弄琴,而不是弹琴。当然,大部分电影还在装作抚琴。

大部分演员的发挥空间都不大

这阵容,可惜了。

启蒙老师炸了,进阶老师炸了,葛优老师炸了,华人之光老师炸了,甄子丹老师扎猛子了,打毛衣老师炸了,业界教父大长脸老师也炸了,简言之,天才郎朗一路炸场,在天赋面前,没有规则可言。看完电影,你跟我说郎朗是谁,毫无疑问,郎朗是哪吒!

只是没给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这句台词的全部灵魂,被姜文饰演的郎国任接棒了。邪不压正,规矩压不住天赋,一个天才的儿子,得有一个偏执狂父亲,可别忘了,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天台上姜文的角色给了儿子两个选择:吃药,或者跳楼。是什么意思呢,我确实没get到,是说天才都是带着使命来的吗?我当然要致敬柴一肖二,但是郎朗的路,到底要让我们看到什么呢?

姜文开始在B站和刚生孩子的主持人聊孩子,他说了很多话,包括陪伴孩子很重要,包括不是看懂爱情而是感受爱情,自己去体验感受比得到一个概念重要。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是《你行!你上!》跟这些有什么关系?恕我直言,《你行!你上!》很用劲,但是从发力效果来看,并没有打出真正的羽毛球高远。

父爱爆棚。也没爆出什么新意。可惜了。

问题出在哪?我不知道。(蒋楠楠)

编辑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