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攸关强国,国家下决心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教育大变革⑧

2025-05-08 21:1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迎来新的节点。近期,一系列关于教师教育工作的部署密集展开。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4月,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3月,教育部召开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会暨2025年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部署会。

《通知》强调,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现有资金渠道,强化对建设单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保障。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高度重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国家层面已认识到教师队伍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两部门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深刻体现了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育人之人”。

当前,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带来新挑战,教育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新需求。教师教育需要随变而新。

强化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截至2023年末,我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比上年增加11.42万人。

随着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教师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资源如何均衡配置,面临新的挑战。

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指出,要着力探索建立适应学龄人口变动的教师人才供需衔接新机制。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会暨2025年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部署会也指出,要强化教师管理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

过去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因其需求量大、社会地位高、薪资待遇不错,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10年间增加了近66倍。

但近年来,基础教育学龄人口高峰向初中、高中排浪式递进,教师资源配置亦呈现学段之间的分化。

陕西一名小学合同制教师刘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认为小学招生人数变化,对教师岗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能会实行小班教学。”

2024年初,北京市丰台区提出“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2023年2月,贵州省贵阳市提出对教师“实行末位退出机制”,对教师在综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实行“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教师转岗并不意味着就是退出编制,但教师退出机制是教师编制管理体系的应有之义,没有退出机制的管理体系是不完善的。

岗位需求减少,加上管理更趋严格,是否会加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其实,从全国来看,短期内中小学教师并未过剩,很多地方依旧紧缺教师。刘晴就认为,人口出生率变化并不会马上影响小学教师岗位变少,可能会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储朝晖认为,人口变化对教师行业肯定会产生影响,表现之一是人口减少会使不均衡加剧,因此要重视解决教师资源区域性不平衡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学历上移

除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教师队伍更要提质升级。

4月21日,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成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在成立仪式上说,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学院,就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流教育学者与卓越教育领导者。

3月23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并计划今年秋季正式招生,涵盖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等多个师范类专业。

师范类院校长期以来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主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这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2024年8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包括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所香港地区高校。从2024年起,第二批试点高校通过推免或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进行招生,重点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今年2月,教育部批复同意设置桂林师范学院、拉萨师范学院、德宏师范学院、连云港师范学院等4所本科高校,但这4所本科高校并非新建,而是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大专学校为基础设立的。学校升格后,将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地为当地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

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出现明显的学历上移现象。以小学教师队伍为例,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任教师占比从2018年的1.1%上升至2022年的2.1%,五年内翻了近一倍。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中师、大专和本科“旧三级”培养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跨越,从师范院校综合化向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我国教师来源产生结构性变化,教师教育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发展为通过教师教育专业来培养教师。

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更容易在资源优化设置的竞争中胜出。

北京一所民办幼儿园教师刘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幼儿园教师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从一般教师到班主任,再到保教主任、园长等管理层,晋升过程中,本科毕业生还是很有优势的。”截至2023年末,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仅占37.5%。

为了提升教师教育能力,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分批次支持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院校建设。

《通知》强调,将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现有资金渠道,强化对建设单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保障,并在“双一流”建设、人才工程项目、科研平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刘芸其实是一名专升本学生,她专科时读的是小学教育专业,在升本时改为学前教育专业。现在,刘芸又在计划报考教育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今后进入幼儿园管理岗位做准备。

“教师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是社会地位很高,前途和收入也稳定。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师教育,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教师。”刘芸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