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甄妮刀马旦”甄淑梭:心中有热爱,处处是舞台

2025-07-10 08:40:00

近日,甄淑梭在深圳演出。受访者供图

前不久,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上发布了“网上蒲公英”典型案例,曲阳县京剧刀马旦演员甄淑梭入选。

手持烧火棍、身背挑旗,红缨枪在手中翻飞……打开甄淑梭的抖音账号“甄妮刀马旦”,可以看到记录她舞刀弄枪、回旋空翻的视频。

视频里,烧火的棍子、放羊的鞭子,成了她练功的道具。锅灶前、街道边、乡间小路上,都是她练功的舞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戏曲的热爱,甄淑梭已坚持了41年。

“现如今,我还记得第一次看戏时的场景。”甄淑梭说,“那时看到《呼延庆打擂》戏里武侠的样子,我一下子就迷上了,就和妈妈说要学唱戏。看我这么迷戏,父母送我去了戏校。”

甄淑梭练功特别勤奋,是最不怕苦的那一个,老师经常拿她做示范。“一双球鞋穿一冬,白天练功出汗,晚上就冻成了冰碴儿,脚生了冻疮,医生给我治疗时,冻疮处露出了骨头,医生直夸我坚强。”甄淑梭说。

因为喜爱,也为了有一技之长,甄淑梭先后在定州市、曲阳县、唐县学戏。

1990年,19岁的甄淑梭到了老家曲阳县的评剧团。在剧团里,她认识了唱花脸的马三权,两人经常一起演出,很快便结婚生子。后来,浙江温州京剧团工作人员找上门,请甄淑梭去唱戏,夫妻二人一路南下到了温州。

初到温州的甄淑梭,第一场戏就演砸了。“当时我耍的刀、枪都掉到了地上。”甄淑梭说,“一场演出下来我就想要回家,讨饭也得回家。”

她心灰意冷,打算卷铺盖回老家。剧团里一位老先生劝她:“再坚持半个月,到时候还不行再考虑放弃。”

甄淑梭听劝,又留了下来,没日没夜地苦练。终于,有一次上大戏的机会,她完美展现了自己。从那以后,甄淑梭在温州渐渐闯出了一片天地。巅峰时期,她一个月能演60场。

2020年,因为线下演出机会变少,甄淑梭和丈夫从温州回到曲阳。没有了舞台,一天不练功就难受的夫妇二人在儿子的建议下,注册了账号“甄妮刀马旦”,开始尝试发布短视频,在网上直播,将排练舞台搬到了线上。

风趣幽默的语言,英姿飒爽的身段,她的短视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友。

甄淑梭回忆,第一条视频是在一家剧团后台录制的片段,清晰度不高、画面嘈杂,获得了不少点赞量,但并没有成为爆款。

让她登上热搜的,是2022年3月的一个视频。视频里,她身穿红格子围裙,正在烧柴火煮饭。一时兴起,她把冒着烟的烧火棍当成红缨枪耍了起来,最后来一个后踢腿,金鸡独立亮相,完美!

“当时全家正在院里炖肉,有人说来一段,我说那就来一段,抽了根烧火棍耍了一段,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甄淑梭笑着解释,她表演的其实是戏曲中刀马旦耍枪的基本功。

从那以后,甄淑梭便开始直播,每天10时30分、19时30分两场,一次直播三个小时。

“这才是真功夫!”“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致敬!”……网友的评论和认可,给了甄淑梭鼓励。

甄淑梭告诉记者,在一次直播中,有一名女大学生留言:“全宿舍都在围观,我们第一次看戏曲表演,居然这么有看头。”

年轻人也来看热闹,让甄淑梭很欣慰:“这说明,戏曲需要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戏曲很有必要。我们多传播一点,戏曲的生命力就能更顽强一些。”

甄淑梭还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参与录制节目,让更多人感受到戏曲的独特魅力。

网络舞台和传统舞台正在形成良性互动。如今,拍短视频、直播已成为甄淑梭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离开了戏台,但是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观众。”甄淑梭说,“只要心中有热爱,处处是舞台,换个舞台继续出彩。”(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