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短剧女演员罗佳欣,参演短剧不到两年,80余部作品中,40多部都是“恶婆婆、坏妈妈”形象,在业内成为“恶婆婆专业户”。这位孩子仅有3岁的女演员,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说,唯有热爱,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目露凶光的“反派妈妈”
“恶婆婆”成演技舒适区
“老公都说我看起来变凶了”
2023年,产后复工的罗佳欣接了第一部短剧,在剧中,她饰演一位反派女总裁,“和女二号一起联合起来害女主。”罗佳欣回忆说。“因为短剧中的角色并不会很多,反派占比更大一些,所以入行演反派的概率也更大。”
罗佳欣出演的第一个“妈妈”,是热播短剧《宠爱》中的反派角色,剧中,她用尽万般阴暗手段,就为了打压家族正统继承人,让自己儿子继承家产,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被逐出家门。“因为我的年龄演长辈比较合适,而且导演也认可演技,后来就都找我演坏妈妈、恶婆婆了。”
稿件发布之际,罗佳欣又在演长辈,“不过这次不是坏人,是一个有点喜感和暖心的正面角色,一心修复儿子儿媳关系的妈妈。”作为少有的正派形象,罗佳欣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她要拿出更多的控制力。“演坏人演习惯了,演好人的时候,表情就要收敛点,不然一不小心,坏人的一面就习惯性出现。”
在竖屏短剧中,因为受限于画幅和表现时长,演员的情绪会被放大。为了让欢乐更欢乐、恐惧更恐惧,演员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会显得更为明显。长期演绎面目狰狞的角色,罗佳欣说自己的面相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很爱笑,表情温和一些,现在长期都在戏里生气、发怒,我老公都说,我看起来也变凶了。”对此,罗佳欣表现得比较淡定,“演员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演绎角色,(表情)有变化也比较正常,只要生活中没有‘坏’就行了。”

罗佳欣饰演的“反派妈妈”
“恶婆婆”生活中也有婆媳关系
“尽量不让角色影响生活”
罗佳欣称自己是典型的晚婚晚育者,“孩子现在不到三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而我在剧里都是演恶婆婆,苛责儿媳,常常演完了还没从戏里走出来,回来偶尔对孩子也没那么多耐心。”
不仅是对待孩子,因为罗佳欣和丈夫同为演员,拍摄期间,孩子都由婆婆照顾,她与老人偶有矛盾,大多是因为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差异导致。“我感觉自己还是会受到剧情的影响,尤其是恶毒的角色。”在罗佳欣看来,演戏的真听、真看、真感受,是演员的必备素养,但将情绪带入生活,带到家人面前,也令她无奈,“事后我会找婆婆道歉,讲明原因,比如这段时间拍戏熬夜,肝火旺,而且入戏了容易发脾气。很多时候婆婆能理解我,我们也好好沟通。”
除了及时沟通、解决矛盾,罗佳欣也有自己的负能量化解方法,“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吼几声,把心中的不愉快都发泄出来,或者听歌,舒缓的音乐、喜欢的音乐,都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尽量不让角色影响我的生活。”
目前,罗佳欣和丈夫已成为全职短剧演员,说及以后的工作打算,她说,“演绎不同角色,让我的人生过得特别充实,这个选择无怨无悔。至于‘恶婆婆’,让我演我还是会继续,只不过有‘好婆婆’的角色我也会多争取,演好人比演坏人平静很多。”

罗佳欣的“恶婆婆”形象
国企财务转行短剧演员
对着短剧学短剧
短剧兴起之初,集中瞄准下沉市场,要求产出快,所以对演职人员设置的门槛相对不高,这也给了众多非科班演员的表现机会。
2019年,罗佳欣所在的国企经历重组,她从财务岗离开,于她而言,这是一个重新找寻自我的机会。“以前的生活按部就班的,但既然命运让我重新来,我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罗佳欣介绍,自己从小喜欢艺术,高考时曾想报考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但最终听从父母安排,学习工程造价,并入职国企。在职期间,她抽空学习婚礼主持,兼职婚庆主持人,后来从企业离开,成为职业婚庆主持,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本地的演员群,“在里面会有一些通告发出来,我那会儿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尝试着在周末接一些信息流广告,去串串戏啥的。”
2023年下半年,罗佳欣的女儿已有一岁,她开始接触到短剧。为了练演技,她的方法是跟着短剧学短剧,“找一些爆款短剧的片段,学习演员的台词和表演,并把这个过程拍下来,反复看,反复练。”
对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来说,上集训班、多拍多练,都是方法,而短剧在市场上的号召力,也吸引了专业演职人员入场,随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队”加入短剧行业,罗佳欣也产生了本领恐慌。“我也害怕被别人取代,害怕没被导演选上,但是,焦虑的同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多修炼自己才是王道,而且,要多做好形象和身材管理。”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