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稳健中见韧性,变革中育新机

2025-07-21 00:15:00

2025年上半年,湖北经济以6.2%的增速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不仅体现在GDP总量的突破,更在于经济结构、发展动能、市场活力等全方位变化。从数据表象深入本质,湖北经济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实则是“稳中求进”战略与“能级跨越”目标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产业升级,是湖北经济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质变。上半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27.5%,计算机整机、光纤、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31.5%、25.7%、21.5%。这组数据是湖北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强省”的有力见证,以光纤产业为例,其产量的大幅增长,直接服务于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需求,这体现了湖北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的自觉与决心。传统产业如电气机械、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并非一味追求产能扩张,而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能效提升与产品迭代,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6%,这一数据表明科技创新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近年来,湖北也通过加速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成功突破了“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困境。这一转变不仅显著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更为关键的是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从而形成“科研-应用-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科学研究获得了持续的市场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发展则获得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体系。

市场重构,是湖北经济格局升级的重要体现。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挑战,全省进出口总额以28.4%的增速实现突围,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4.9%。这些数据的背后表明湖北正在从依赖传统国际市场转向主动布局新兴市场,从单一出口导向转向全球资源配置。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0.7%,表明湖北制造正从“低价竞争”转向“技术赋能”,以高铁设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变革同样深刻,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47.1%,表明湖北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枢纽能级逐渐增强,“空中丝路”畅达全球,高速铁路织密成网,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湖北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者”。

政策赋能,是湖北经济稳健运行的有力支撑。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8%、63.0%,看似是消费刺激举措,实则也是湖北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向并行。更为深远的是,湖北立下了“建设高能级金融中心”“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等目标,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例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积分贷、人才贷、中试贷等新产品,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政策的长期效应更体现在对“人”的关注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44,说明发展成果正更公平地惠及民生,这种“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不仅提升了社会稳定性,更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宝贵的人力资本。

当前湖北经济面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的挑战,所以未来,相信湖北会以更大魄力推动产业变革、市场拓展与政策创新,在变革中育新机,于稳健中求突破,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更强动能,书写更加辉煌的经济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