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白衣天使,你还有什么惊喜我们不知道?

2025-05-12 15:24:00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病房之间,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生命——既能精准完成静脉穿刺、急救复苏等专业操作,又深藏不露地掌握着哄娃、“读心术”和各种抢救技能等“十八般武艺”。他们,就是护士。

  “闪电侠”“人形医学库”“暴走天使”……近日,“安徽护士的隐藏技能”话题冲上热搜。今天是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起走近几名护士,看看他们的“隐藏技能”。


医生做手术时,王绪冰(左一)需要盯紧。

  器械护士王绪冰

  会“读心术”

  手术医生一伸手,他就知要啥工具

  影视作品中,医生做手术时,只要一伸手,需要什么就有人递过来什么工具。你会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之间没有对话,旁边的人怎么知道递啥?

  在手术室里为主刀医生递工具的,便是器械护士。作为市妇女儿童医院一名器械护士,每一台手术开始前,王绪冰都要比医生提前就位,为手术做准备。“需要用到什么器械,包括常规的手术器械包、专科手术器械,主刀医生特定器械,外来植入物器械等,都要提前做准备,如果有疑问就要和医生提前沟通。”王绪冰说。

  一台手术要准备多少器械?“拿一台普通的剖宫产手术来说,需要的器械就有40多件。遇到大型手术则需要的更多。别看这些手术剪刀样子差不多,功能完全不同。”王绪冰说。

  遇到急诊危重症病人,准备手术器械要又快又准。“如果是宫外孕患者或者胎盘早剥的产妇手术都需要争分夺秒,器械必须在5分钟内准备完毕。”

  除了手术器械的数量,王绪冰还要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小到螺丝钉、卡口,大到各种仪器设备,都要仔细检查。

  手术开始后,王绪冰要全神贯注地观察手术进展,医生需要什么器械,他都要在恰当的时间,快速、准确地递到医生手中。“我们虽不做手术,却最懂手术,了解每一位医生的操作习惯。”王绪冰说,医生伸出手,就要知道递什么器械,细到一块纱布、一个钳子,犹如会“读心术”。“如果反应慢了,或拿错工具,都会耽误手术的进程,打乱医生的节奏。”


刘倩照顾患儿

  新生儿科护士刘倩

  “针法了得”

  能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上扎针

  做过护士的人都知道,新生儿科的护士是最辛苦的,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需要爱心、超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儿科、新生儿科护士长刘倩,从业20多年,可谓“身经百战”。

  新生儿科是个特殊的科室,这里的宝宝最小的出生仅仅几个小时,一部分还是早产儿,有的一只小手甚至握不住护士的一根手指,橙红色的身体里,血管又细又脆弱。如何给这些孩子扎针,十分考验护士的技术。

  刘倩就曾为一名孕25周的早产儿做静脉穿刺。“孩子太小了,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皮肤几乎是透明的,血管细如发丝,在这样的身体上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皮肤损伤甚至感染。”刘倩说,给孩子扎针手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挑出一条合适的血管。“经过仔细辨别,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血管,但只有头发丝这么细,好在最后成功做好穿刺。”刘倩感慨,给这样的孩子做穿刺,对护士的专注度和技术要求很高,“可能需要‘十年磨一剑’。”

  刘倩介绍,对新进儿科的护士来说,首要的事情就是要练扎针技术,克服心理恐惧,练出“肌肉记忆”,还要对血管解剖位置烂熟于心。“大家都是拿自己的血管反复练习,体验疼痛感,才能找到最佳的持针手法。”

  “新生儿科是无陪护病房,孩子们没有家长的陪伴,喂养和护理全靠护士。”刘倩说,这就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爱心,视孩子如亲人。有时孩子哭闹,护士还要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把他们抱在怀里,有时一抱就是一夜。

  在新生儿科工作,刘倩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孩子们顽强的生命力。“把新生儿交给父母后,宝宝们并不记得曾得到‘临时妈妈’的照顾,但这份温暖我们会一直记在心里。”


高雅为病人输液

  急诊科护士高雅

  有“飞毛腿”

  抢救技能也样样精通

  对高雅来说,在急诊科做护士就意味着做什么事都要“急”。

  “医生,快来人啊,人没反应了……”近日,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市民李女士匆匆跑进来。听到呼叫声后,高雅第一个冲过去。原来,李女士的爱人前一天就感觉胸闷胸痛,两人刚到医院,他在停车时就失去了意识。高雅和同事赶到现场后,只见患者面色紫绀、室颤。凭着丰富的经验,高雅判断患者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此时,医生也赶了过来,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开始了。除颤20多次,心肺复苏一轮接着一轮,你累了换我,我累了换他……患者最终恢复正常心律。此时,高雅和同事已累得手臂发麻。随后,高雅拨通介入手术室电话,开启胸痛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运。

  高雅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随即转身回急诊科。在急诊科,高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突发状况,随时随地都要做好做心肺复苏的准备。

  急救科护士和科室病房护士不一样,参与抢救是常态。市人民医院是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不仅是急诊医生,每一位急诊护士都必须熟练掌握胸痛、卒中的处置流程。除了心肺复苏,急诊科护士还要掌握独立进行气管插管、电除颤、洗胃、灌肠等抢救技能。

  高雅直言,在急诊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高峰时,一天抢救50多名病人,一个人同时看管2—3名病人,有时接诊到病情凶险的患者要抢时间,腿脚要快,大家都说我们长了‘飞毛腿’。”

  从参加工作至今,高雅一直坚守在急诊,经历多少次生死一线的惊险时刻,又有多少次化险为夷,她已经数不清。大家都说她每天都是精力充沛,任何时候都风风火火,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能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服务患者,将患者成功抢救过来,就是我们的能量来源。”高雅说。

全媒体记者 段华梅 实习生 罗锐萍 通讯员 尹青峰 曹亚 文/摄